皇上的圆房 顾轻舟司少霈用手弄_懒*******)
“嫂子。”十三轻唤一声,我这才注意到自己居然定格在了半下不下的姿势,连忙跳到地上,神思却依然带着一丝恍惚,完全没有注意到十三在下车的瞬间同样有一丝呆滞。
“嫂子,走吧。”见我站在门口又呆着了,十三只能无奈地再唤一声,示意我跟他走。
我便机械地开步,脑中转的是之前出于好奇与同学前往教堂的过往。熟悉的长排椅,熟悉的讲演台,熟悉的十字架,熟悉的。。。终于有些回神的我发现十三对这个教堂非常的熟悉,三转两转毫不迟疑便到了后堂。
教堂十分的空旷,满屋的装饰丝毫不能掩盖房中的了无人气。十三和我的脚步声在房中回荡,很快便把主人给请了出来。那是个金发碧眼的中年人,一见十三便满面笑容:“十三阿哥今日怎么我这里,您已经很久没来了吧。”非常标准的京片子,虽然不可避免的带着一点口音,但比起现代那些外国人的普通话来,已是天壤之别。
十三也是满面笑容,却并不回答这位的问题:“达位,这位艾四公子通你们的那个英吉利语。”
达位?我颇带着些疑惑地看着神父,不记得外国有名音译会成这样啊,难道这是他自己起的中文名?看他中文的熟练程度,应该不可能吧。
这位达位显然不相信十三的话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我们英吉利语虽然没有你们汉语那么精深博大,你们没有环境,是学不会的。”我当时便有些乐了,这达位不简单哪,还知道学习语言环境最重要,不过,居然质疑中国人的能力,这就不对了么。
打开一个绝对符合现代交际标准的微笑,我也一字一句地回道:“I agree with you ,but Han is a wise nation.”(这句话我是用google翻的,错了找他,之后所有英文对话都用中文表示,不过我会用单引号表示)
达位的表情从惊讶到不可思议最终定格在了惊喜上,用英文回道:‘艾,你的英文非常非常好。’
我得意地点头,虽然在现代没什么,但我过了六级的水平还是很可以在这个时代摆摆谱的,反正现在除了十三就是这个达位,也不怕出什么问题。
达位很绅士地做了一个弯腰礼:‘正式介绍一下,我叫大卫,来自大不列颠,是主的虔诚信徒与教义的传播者,很高兴见到你’
我回了个屈膝礼:‘大卫,你可以叫我艾,是十三阿哥的朋友。’
自我介绍一过,大卫便迫不及待地追问起我的英文自何处学得,我当然是用了所有小说中通用的方法——跟一个传教士学的,敷衍了过去。彼时前往清朝的传教士虽然不多,却也绝对不算少,随便诹个姓名什么的并不会被识破。
大卫很热心地追问我到底是怎么学成英文的,语言不通为他的传教造成了很大的障碍,因此他迫切地需要我的经验。然而我对此又能说什么,难道告诉他应试教育多做题?无奈之下,我便把语法搬了出来,告诉他要总结规律才能方便学习,居然也糊弄了过去。我自然不会再跟他继续这个话题,一看有缝,当即就把方向转到了这个时代的西方名着和着名人物上,托我爱看书的福,这些历史啊什么的还是多多少少能够忽悠人的。
他的说话风格类似于现代人,我依稀地找到了一丝与同学们插科打诨的感觉;而对他来说,能够碰到一个可以用英文对话的人,在这异国他乡是如此的难得。因此,几分钟工夫,我便与大卫相见恨晚,相谈甚欢,把个英文水平只相当于现代小学生的十三给晾在了一边。
十三倒也不介意,在边上等了一会,发现我们站在这大厅中完全没有进房坐下的意识,方才出言提醒。
大卫回过神来,抱歉地对我和十三笑笑,嘴中不停地说着‘sorry,sorry’这句话十三也能听得懂,因此他非常卖弄地回着‘not at all’随后忽然想起我适才都是用英吉利语与大卫对话,脸色便又黯淡了下去。
我安慰地拍拍十三,便准备随大卫进内间,外间却传来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:“十三,你的英吉利文有进步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