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了不要了太大了爆满了 被两个男人前后加击干_蓝色季节
文:罗敬
年轻时只因选错了一道心理测试题,爱与我失之交臂。她的题目是:假如马、孔雀和羊这三只动物同时被困在一个荒岛上,而你只有一条能带走其中两只动物的小船,那么你会选择哪一种动物留下呢?我不假思索地回答:要不把马留下吧!我的话音未落,她把头侧向窗外沉默了。过了许久她才勉强地解释道:马代表事业,孔雀代表金钱,羊代表爱情。你的选择是把象征事业的马留下,这说明你不会有多大的前途。换句话说,你虽浪漫,但目光短浅。说完,她起身走了。她走后,我独处了三四年不想和任何女孩儿来往。
在我结婚的第二个春天,我和她在拥挤的商场里邂逅。我们在一家幽雅的小酒店相视而坐。她说离婚两年多了,虽事业成功,但身心交瘁。她一直在打量着我,临走又给我出了一道题:假如你划着一条小船,看见在一座孤岛上有三个人,一个是你的初恋情人,一个是你的母亲,一个是你的救命恩人。可是你的船只能带上俩个人,那么你会让谁上船呢?我苦笑了一下回答:让他们全上船自己留下。她听后转过身去,悄悄擦着泪喃喃道:你变了,如果当年你这样回答该多好!其实几年过去了,我还是我。如果说改变,那是我和她看问题的角度变了。
人生有太多太多的选择,总是不知不觉地紧扣自身的利益。“鱼和熊掌不可得兼”,在二者必取其一的选择中,即便你认准了当时认为正确的答案,可时过境迁的你还是有悔憾。哲人这样说: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做对了选择,人生最大的痛苦还是做对了选择。因此,人们在选择时往往逃脱不了几个误区:
误区一:人们始终对和自己有关的事物做出是或非的判断,这本身就是一种极端的表现。《聊斋》中有一则故事:俩个顽皮的孩子分别抓了一只小狼崽,爬上两棵大树。片刻,老狼来寻子。一个孩子在树上使劲掐小狼的耳朵,小狼疼得声嘶力竭。老狼气急败坏地奔到树下乱跳乱叫;紧接着,另一棵树上的小孩拧小狼的腿,小狼连声哀嚎,老狼又串过去胡乱抓咬。就这样,老狼不停地奔波在两棵树之间,直到累得气绝身亡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任何选择都意味着取舍,你越是置身于被选择对象的利益之中,就越难跳出选择的痛苦。
同样,私心太重,也很难做出明智的选择。佛说:人的痛苦来源于“无明”,也就是不能看破自身的私利,“而舍弃选择的主体(自我),才是最好的选择”。有这样一个人人熟知却又难以做出选择的话题:当你的母亲和妻子同时掉进了河里,你会选择先救谁?提出这个问题的多半是妻子,女人是想试探出她在男人心里的分量。我以为,提出这样的问题,本身就是极端自私的表现。因为假如现实中真正出现类似的险情,倘若做为妻子还有一丝人性,就会鼓励丈夫:“不要管我,先救咱妈!”女性大多是既当妻子又做母亲的双重身份,提这种问题的实质,正是把妻子和母亲树成了对立面。
误区二:相对于未知的事物,人们总是习惯于选择已知。二战时,一个德国间谍被带到一位英国将军面前接受死刑审判。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,这位将军想给间谍最后一次机会,要么选择行刑队枪;要么去碰碰运气,在三道黑门当中选择其一,而只有一道黑门是生存。只见那个间谍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三道黑门面前,他的双手在不停地发抖。最后,他还是选择了行刑队,因为他无法面对那些黑门背后的极端恐怖。不一会儿,枪声响了,间谍倒在血泊中。将军感慨万分地对他的副官说:“这个人曾为英国做了些事。本来我是想给他个生存的机会,那三道黑门都是通向自由。”宁愿选择死,也不选择未知世界,这不仅是这个间谍的悲哀,也是人类故有的劣根性。当今社会,绝大多少数人都不是富人,他们面对多年积攒下来的有限积蓄,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给自己和亲人留点“过桥钱”,而不是冒些风险如何用这些钱去创业。因而不论什么时候,真正的成功者仍是少数。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对未来世界的好奇,就象一把悬在人们头上的双刃剑,前者能使人类陷入万劫不复之地,后者则有可能把人类引向进步。
误区三:冒失选择,侥幸一搏。三国时,曹操想北上征讨塞外的乌桓。当时有不少谋士纷纷劝阻,认为时机尚不成熟。可曹操仍大胆出击,结果大获全胜,统一了北方。曹操凯旋后,立即着手调查当初那些曾经反对他北伐的人,吓得那些谋士魂飞魄散,以为难逃此劫。出人意料的是,曹操非但没有责罚他们,反而奖励了这些人。他解释说:“事实证明,我们北伐攻打乌桓确实是凶多吉少,我们的胜利完全是出于侥幸。这绝不是正确的选择,凡是劝阻过我的人才是有远见的功臣。”许多成功的基因是先天不足,甚至是得益于侥幸的。而这种侥幸完全能使我们总结出所谓的“成功经验”,并逐渐脱离正确的轨道。
误区四:人们不但关注选择的对与错,更强求周围舆论的认同和理解。说实话,我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“理解万岁”。那是在我国刚刚跨入市场经济的年代,很多人都犯了推翻过去和怀疑一切的毛病。所以人们在突然丧失了“主义”和个人崇拜后,相互间情感上的理解日渐贫乏。因此那个时候,我们急需凝聚民心,发出“理解万岁”的呼声。然而凡事都过高地求得别人的理解,就是作茧自缚。用唯物的角度看,我们要想达到人人都能相互理解,处处都唱同一首歌,让天下充满爱,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似的唱高调。达尔文的进化论当时被说成是丑化人类的奇谈怪论,哥白尼的地动观点被指控为“污辱上帝”的反动学说,立下统一伟业的秦始皇始终是文学作品里的□□者,“建安风骨”之首的曹操也一直被演义成大阴谋家、大野心家。历史告诫我们:要么艰苦创业,要么寻求理解,二者很难两全。可惜我们国人实在太看重理解了,凡事都不敢越雷池一步。每做一件事,不是注重客观事物的本身,而是别人的评价。一旦有人说三道四,便惶惶不可终日,到处呼吁“你要理解我!”,“你为什么不理解我?”去年南京市对自杀者的一项调查显示:76%以上人的死因不是客观上的磨难,而是不被社会理解的心理因素造成的,而且越是地位显赫的人越是如此。诚然,被人理解是幸福的,但不被人理解就是痛苦的吗?心理学讲:内心的痛苦多数是由于追求的东西无法实现的缘故。可见不被人理解的痛苦,正是因为我们过于追崇理解所至。倘若我们不去刻意追求理解,那么人类的心理疾病至少能减少三分之二以上。
当下的人们不但希望别人什么事都能理解他,还要挖空心思、不厌其烦地品评别人。你赵本山不是“小品大王”吗,那就有人说你是“最不懂艺术的土老冒”;你小沈阳不是红得发紫吗,那偏有人说你是萤火虫的屁股——没有多大亮。许多人由不喜欢别人的表演风格,上纲到对其是否存在艺术性的原则上来。评价今人如此,对古人也不含糊。一些学者经常抛出一些难以考证的新锐观点,如大禹搞起“婚外恋”、李莲英当太监是“出人头地”、李白是唐朝第一“古惑仔”等等。这些观点和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共识形成巨大落差,人们不禁要问:这样的学问意义何在?
我觉得人活于世,如果事事都求得别人的理解,那真是一件非常可怜的事。假如我们的类人猿祖先在四条腿爬行的时候,没有一个人敢大胆地尝试直立行走,偶尔有一个斗胆直立起来,却要遭到众人的唾骂,那么今天的人类会是个什么样?
选择,是人生下来就无法回避的首要课题。小到用哪只手使筷子;大到从事什么工作,乃至该怎样走完你的一生。所以学会选择绝非易事:
——世上没有最强悍的能力,只有最适合你的位置。杨振宁在一次演讲时说:他从小并不聪明,成绩总是不理想,老师给他最多的评语是“粗心”。上中学时,他发现自己对物理有着独特的兴趣,读大学时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物理专业。“许多同学经常改变专业,我始终对物理情有独钟。”这时,场下有学生提问,我的兴趣太多了,真不知该选择哪一项。杨教授回答:“你是真的兴趣太广,还是根本就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呢?即使智商达到180的孩子,如果从小到大一直漫无边际地学习,完全没有自己的方向,那么他也将一事无成。”是的,人们都说成功之路千万条,但你要明白,最适合你的路只有一个。
记得有一位美国制片人,他做事一向敢言,因此曾三次被公司革职。后来他想:自己这种敢想敢做的性格根本不适合与人合作,应该给自己当老板。于是,他排除万难自筹资金,成功拍摄了《大白鲨》、《裁决》、《天茧》等影片,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电影制片人。他就是布朗先生。性格不好,运气不佳,这些都无法选择。人都有自己的活法,要紧的是量体裁衣,体现自己的本色。就象穿衣服,不要瞎赶时髦,别人穿着好看,你不一定得体。选择适合自己的路,再坚持走下去,岂不心安理得!
——随遇而安是最好的人生坐标。智者说:位置重不重要,关键要看角度。如果你一直向上看,就会感觉自己在下面;如果你一直向下看,就会认为自己始终在上面;如果你觉得自己很穷,那你的钱怎么积攒也不够用;如果你总是疑神疑鬼,那即使你走在最后,也会怀疑身后有人。能够成就伟业的人,位置总是在等待着他;而平庸无能的人,也只能东张西望地找位置。因此角度决定不了位置,位置却因角度而不同。这里,心态起了决定作用。这就好比一个女人,年轻时你是女儿,结婚后你变成了母亲,子女有了孩子后,你又变成了祖母或是外祖母。现在我要问:你的位置变了吗?没有,因为你在亲人面前的位置永远没有改变,而唯一改变的依然是你的角度和心态。
——位置好靠选择,位置牢就要靠智慧和毅力。听过一个故事:一个美国年轻人立志要成为一名牧师,他首先要参加资格考试。他提前几个月就在一家旅店住下,全身心地起草演讲稿。然后他每天都朗读自己的演讲稿,直到倒背如流。到了考试那一天,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演讲。当只剩下俩个人时,他惊讶地发现,上面那个人的演讲内容居然和他的一字不差!他才恍然大悟,那个人就住在他的隔壁,他每天都朗诵的佳作被那个人剽窃了。眼看就要轮到自己上台了,怎么办?他强忍着愤怒和惊慌,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,思索应急的办法。轮到他了,他镇静地走到台前,胸有成竹地说:“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牧师,必须要有超强的记忆力。下面,我将为各位复诵一遍上一个演讲者的内容。”接下来,他开始轻车熟路地背诵自己的稿子,结果比上一位精彩多了。这另类的表现方式,获得全场热烈的掌声。在选择人生的道路时,可知也好,未知也罢,你总会遇到许多艰辛和坎坷。面对窘困,埋怨和气馁都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。一要坚定信念,二要顺藤摸瓜,才能变被动为主动,成为最后的赢家。
——所有的富饶都来自于贫瘠,相信运气莫不如从失败中学会获利。有个并不聪明的农夫,他用仅有的一点钱买了一块非常贫瘠的土地。既不能种粮食,又不能栽水果,只有白杨树和响尾蛇。对此,妻子骂他愚蠢,邻居笑他无知。然而农夫没有绝望,开始大量养殖响尾蛇。他把蛇皮卖给皮货商,把蛇毒卖给药厂,把蛇肉卖给酒店。逐渐的,他有了名气,又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。于是,他的庄园成了小有盛名的景点,他也终于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富商。这个故事算不上新颖,但发人深思。在人群中,走运的是极少数,生不逢时地艰难跋涉才是芸芸众生的写照。走运的人就象身处白昼,处处阳光明媚,事事一帆风顺;“点背”的人就象身处黑夜,看不清前方,周围一片渺茫。可是黑夜中你不难发现一线光亮、一丝生机。怀才不遇可以寻找机遇,展示自己;地位低下可以脚踏实地,稳步提高;爱情受挫可以吸取教训,昂首挺胸;不被理解可以卧薪尝胆,逆流而上。总之,长大虽不能选择,但成长却完全可以选择。